x
学校首页|加入收藏

教学建设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培养工作 > 教学建设 > 正文

关于开展2024年校级优秀研究生课程和研究生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24-11-22      打印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相关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推进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促进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现组织开展2024年校级优秀研究生课程和研究生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校级优秀研究生课程

申报类别

优秀研究生课程类别分完全在线线上线下结合两类。其中,完全在线课程指适合研究生在线完成课程学习、阶段性测验、课程考核等全部环节并获得相应学分的课程;线上线下结合课程指供研究生在线完成课程学习、阶段性测试等环节,各授课团队自行安排答疑、研讨、考核等工作的课程。一般应为线上线下结合类课程。

(二)申报和建设要求

1.课程内容须遵守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相关政策要求。不存在任何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坚决杜绝不适宜网络传播的内容,对存在上述问题的课程,一经发现,直接取消立项资格。

2.课程已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特色鲜明、教学目标明确,合理组织编排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和运用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体现学校红船精神育人特色,紧扣关键要点,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遵循学习者认知规律,适合研究生线上学习,且在未来三年能够稳定开设。申报课程名称、课程学分须与培养方案保持一致,优先立项建设学位课程(核心课程)以及体现学科交叉前沿和特色研究方向的学位方向选修课程

3.课程教学思路清晰,紧扣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学、做结合,有利于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形式表现课程内容,能为研究生提供在线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达成学习目标。课程应体现研究生教育应有的深度与难度,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

4.课程负责人及课程团队成员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过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鼓励跨学院、校企(院)联合组建课程团队,合作开发特色课程。

5.有切实可行的课程设计开发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和任务安排,能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视频录制、上线、运行,并做好课程介绍、学习任务、学习要求、课堂讨论、考核测验等教学辅助学习资源建设工作。

6.校级优秀研究生课程对标省级优秀研究生课程标准建设,具体课程建设要求见附件1校级优秀研究生课程建设周期为两年,课程验收时应至少经过一个学期或一个教学周期的使用和完善原则上2026年12月前完成建设。

校级研究生智慧课程

相关概念

知识图谱以知识语义与语义关系图谱化的样式呈现,在课程教学目标引领下强调“素质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呈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组织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嵌入,形成可视化、立体式、关联型的语义网络与资源库。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课程进一步利用AI技术,不仅为师生提供对课程乃至专业更清晰、全面的认知,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资源推荐,为教师提供精准数据反馈、学生画像,并通过梳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知识点的对应关系,推动课程教学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支持一流专业建设、一流教学组织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和其他教育教学改革等。

(二)申报和建设要求

1.申报课程应为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已在国内公开平台上线至少经过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课程负责人及课程团队成员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过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

2.建好课程知识图谱。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支撑需要,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整合,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知识地图”的形式直观地呈现整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分布,知识图谱中知识点数量在80个/门以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知识图谱进行管理,提供知识结构的可视化展示,帮助学习者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3.做好知识与资源关联。将课程已积累的视频资源、教材、课件、试题库、案例库、虚拟仿真实验等各类内外部教学资源结构化、碎片化关联至每个知识点,促进各类资源的高效应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资源推荐。构建课程内容所使用的教学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保证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问题。

4.用好AI智慧教育工具。教师积极探索基于AI下的数智化教学应用、过程性数据观测,进行智能备课、辅助教学设计,开展个性化教学和创新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基于AI智能搜索、AI智能问答等智慧工具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按需开展自主学习。鼓励师生联合探索“师”深度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并形成智慧课程教学应用案例1~2个。

5.研究生智慧课程建设周期为一年,原则上2025年12月前完成建设。

三、申报数量和经费支持

本年度学校拟择优立项校级优秀研究生课程不超过20各学院申报限额见下表)、校级研究生智慧课程不超过5门2022年立项的校级优秀研究生课程中遴选)。

1 校级优秀研究生课程各学院申报限额

单位

校级优秀研究生课程

经济学院

2

数据科学学院

3(含公共课指标1)

马克思主义学院

4(含公共课指标1)

平湖师范学院

2

外国语学院

3(含公共课指标1)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9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4

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

3

建筑工程学院

2

医学院

4

商学院

3

合计

39

学校为立项建设的校级优秀研究生课程提供4万-5万元/门的建设经费,分批拨付。校级研究生智慧课程立项后由研究生院统筹招标。鼓励学院对立项建设课程进行配套支持。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统筹管理,专款专用《嘉兴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嘉大研字〔2024〕28号)要求执行。

四、工作程序

(一)组织申报。申报课程教师(团队)填写《嘉兴大学优秀研究生课程立项建设申报书》(附件2或《嘉兴大学研究生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附件3),并附课程教学大纲。学院组织相关教师积极申报,所有申报材料纸质版及电子版交所在学院。

(二)学院评审推荐。学院对申报课程教师(团队)师德师风、申报课程及有关材料进行初审并组织遴选,按推荐顺序填写《嘉兴大学优秀研究生课程立项推荐汇总表》(附件4)或《嘉兴大学研究生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5)纸质申报材料(加盖公章、一式两份、双面打印)及电子材料word+pdf,与纸质材料保持一致1215日前报研究生研究生培养科。逾期和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三)学校评审。研究生组织专家评审,择优确定立项建设的校级优秀研究生课程名单和校级研究生智慧课程名单。

(四)立项课程教师(团队)根据项目申报书,开展课程建设、实施、试用与改进。

(五)研究生组织专家进行课程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对验收通过的课程予以认定

 

研究生联系人:张诗楠,联系电话:83592154,办公地点:行政楼245。

 

附件:1.优秀研究生课程建设要求

2.嘉兴大学优秀研究生课程立项建设申报书

3.嘉兴大学研究生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4.嘉兴大学优秀研究生课程立项推荐汇总表

5.嘉兴大学研究生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

 附件1-5.zip

 

研究生

20241122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广穹路899号
邮箱:yjs@zjxu.edu.cn
邮编:314001    联系电话:0573-83656666    传真:0573-85624339
Copyright © 2020  嘉兴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嘉大研究生公众号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广穹路899号 邮编:314001
邮箱:yjs@zjxu.edu.cn
联系电话:0573-83592247 传真:0573-83592247
浙ICP备12033620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604号
Copyright © 2020 嘉兴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技术支持:亿校云